禾馨醫療:倒三角產前照護, 孕期也能很科學

原文報導 禾馨醫療:倒三角產前照護, 孕期也能很科學2017/09/22

1027

在北台灣最夯的婦產科,莫過於禾馨,堅持只做最專業母胎兒醫學的這群醫學菁英,一切只為了提供全方位最高品質的醫療服務而已。從最初的產前診斷到如今第六家楊梅院所開幕,如同簡介中的一段話,「注重小細節才能成就大不同……我們把各領域的專家都找齊,一起經營我們理想中的婦幼健康中心。」蘇怡寧與團隊繼續扭轉台灣醫療業的思維。

來到禾馨民權院所,彷彿外界常說低出生率和少子化跟眼前看到的一切無關。迎面而來的是執行長蘇怡寧博士,身邊經過兩位剛做完產檢的媽媽,熱情地跟蘇醫師招手;另一名來送彌月蛋糕給院內同仁分享的阿嬤,一看到蘇醫師笑著說,「等下一起來吃蛋糕!」既溫馨又家庭化,令人印象深刻,也難怪問起周遭的朋友,直言生孩子找禾馨。

到底是何種魅力讓婆婆媽媽一個個成為禾馨的忠實粉絲,蘇怡寧給了兩個字「專業」。

 

禾馨用專業掌握「核心」價值

為什麼會有禾馨?蘇怡寧說,五、六年前在台大醫院,我們幾個創辦人就發現母胎兒醫學的重要性,礙於健保制度的框架,加上有很多法規與內耗無法突破,使得沒有辦法將國際上最新、有效的資訊落實在我們一生所熱愛的工作。「所以毅然決定跳出來,用自己的力量完成心中理想的烏托邦,即是現在大家所看到的禾馨。」

指著天花板上的Logo,蘇怡寧笑著說,是不是很像一朵康乃馨,希臘文中指的是給父母親的禮物。對禾馨而言,代表著新生兒是給父母親的禮物,是母胎兒醫學的宗旨。另一個隱含的意涵,會發現Logo猶如很多箭往中心點前進,存著「Core」的意味,以專業當作核心,一直是我們最在乎的醫療與技術本質,也是與其他競爭者不一樣的所在,擁有著掌握核心價值的意境。

在蘇怡寧與團隊的努力下,禾馨從上到下只訴諸一個訊息:只做對的事情。「經常有人問我如何將母胎兒醫學的理念傳達給孕婦,其實只要概念是對的,自然而然有人會幫你做宣傳,而此也是台灣最有趣,也最驕傲的地方。」

 

科技進步顛覆妊娠產檢

那麼,蘇怡寧這些人心中的那個理想的樂園究竟是什麼?他以當前現行的產檢模式點出問題所在,在台灣多數孕婦是在妊娠前7個月每個月產檢一次,第28至36週每兩週產檢一次,36週之後每週產檢一次,屬於正三角形的產檢模式。簡單來說,懷孕後期的檢查比初期的檢查來得密集。不過,該模式隨著基因醫學與超音波醫學的發展,絕大部分的高風險族群都能在早期妊娠被篩檢出來,完全顛覆過往產檢的概念。

2011年,英國胎兒醫學權威尼可拉迪斯教授(Professor Kapros H. Nicolaides) 提出「倒三角產前照護模式」,即在孕婦妊娠第11至13週進行完整的檢查,把高風險族群篩檢出來。蘇怡寧解釋,過去孕婦在產檢後期被檢測出妊娠高血壓或子癲前症時,唯一能做的就是趕快生產,此對母嬰生命存在非常高的風險,有著不算低的致死率。「但如果能在早期12週,即懷孕前3個月做篩檢,則可有效治療且降低8成的風險。簡單來說,100位被檢測出有子癲前症的孕婦,有80人經過診斷與預防治療後可以得到緩解,這是多美妙的事情啊!」

 

倒三角產前照護降低孕期風險

他進一步例舉,約有1.7%的孕婦不知道自己是糖尿病患者,依現行照護模式可能要到第24至28週進行妊娠糖尿病篩檢才會察覺,透過早期倒三角照護模式,在妊娠初期、甚至孕前就能提早發現、及早治療,有效地減少胎兒異常的機會。又如90%的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異常,可以透過妊娠11至13週的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(結合產婦年齡、胎兒頸部透明帶厚度、以及產婦血清β-HCG和PAPP-A)篩檢出來。

「禾馨強調『倒三角產前照護模式』的產檢,」蘇怡寧擲地有聲地說,「能夠防範於未然,同時也是對孕婦進行有效的風險管理。能在早期做更多的檢測與預防,預先知道孕婦身體上的問題,並施於特殊的照護降低風險。而那些被排除於高風險因素的孕婦則可鬆一口氣,在妊娠後期產檢次數反而可以降低,何樂而不為,亦是反應醫療照護水準與科技的進步。」

 

需求是靠消費者創造出來

禾馨對於母胎醫學的與時俱進是大家有目共睹的,多項世界第一成為了媽媽們的信賴指標。「某種程度,禾馨是被整個趨勢逼著往前走。直到今天,我們還是沒有太多空閒時間去思考下一步?所有事情卻是水到渠成一步步建構完成,這的確很弔詭。種種跡象訴諸著一件事,媽媽會自己說出需求,而我們是典型的『Mission Of Mater』,使命必達成了禾馨另一個代名詞」。蘇怡寧幽默地說。

一開始禾馨的業務是產前診斷,原本設定是不幫孕婦接生的,後來很多媽媽產檢後去其他醫院生產,發現到許多出乎意料的反應,當中有可能是媽媽心理不適應,又或者醫師對產檢結果的不了解讓媽媽產生一些挫折,蘇怡寧與團隊開始進行調整與改變。

他笑著說,禾馨開啟接生業務後不久,媽媽們又跑來找我們,小孩生病了怎麼辦,所以小兒科加了進來。再來,媽媽生產完,對於婦女的健康也責無旁貸,乳房外科、乳房醫學,理想中的烏托邦,逐步實現。

 

跳脫框架仍確保醫療水準

此外,禾馨打破過去國人常見的傳統接生模式,近來網路上盛傳幾則水中生產的影片即是。「我個人不太去強調事情的好壞,生產其實是很自然的,差在每個人的需求不一樣。」蘇怡寧解釋生產模式其實因人而異,「說穿了,打從盤古開天,人類就要生小孩,有醫療的介入只是增加更多安全性。」

除了傳統標準的生產模式外,禾馨加入一些國外的生產模式,例如:水中生產或是樂得兒……等。蘇怡寧說,一開始做水中生產,我們也不曉得顧客接受度。這樣做之後,吸引很多爸爸媽媽前來,這些模式都是因應不同的需求產生的。但要說哪一種生產比較好、還是安全,世界上任何一項事物都有其優缺點,在沒有致命或是嚴重到非得怎樣做才行的情況下,我們願意留給父母親更多的自主權。

「跳出制式的框架是禾馨的精神之一,我們都知道生產需要高端的醫療技術,相對也容許在某些範圍內有更高自主性,兼顧兩者其實很挑戰,也很有趣。」他自信說。

 

人力越足,成本反而越低

蘇怡寧說,「從不做到大破大立,禾馨堅持做團隊接生,光是細節就與其他院有很大的不同。於是,我們很大膽地告訴大家,禾馨具備專業的麻醉科醫師與護理師,醫材品質用到最好,在外界大聲疾呼說找不到專業人員時,我們的人力比不是補100%,而是120%」

他以麻醉科醫師說明,在很多醫學中心,都是很多科共用一名麻醉科醫師。在禾馨,麻醉科醫師是專任而且只做產科麻醉,幾乎沒有診所可以請得起這樣的人力,「但是有了專責的專業,品質就提升了,顧客滿意度隨之增加,媽媽更認同禾馨,門檻因而建立。」

至於高於標準的120%人力,相信與很多企業經營方針背道而馳,「當同仁身心很累時,即使一個月多給新台幣五、六千元,感受不了的人,還是會選擇離開。訓練一個專業人力上手的學習成本遠比長期穩定的人力高出很多,換個角度看反而是賺到了。」他說。

 

望能為醫療業帶來正面衝擊

在醫療業人力短缺的今日,台灣許多醫學中心存在五大皆空(住院醫師不願投入內科、外科、婦產科、小兒科、急診)的窘境,禾馨的做法或許能帶來一些衝擊,找出另一條不同的路。

「股東都是院內醫師,採醫師治理,沒有外部股東。不用看人眼色,也不用刻意Cost Down去迎合某些事情。我們想做,只要醫療許可,Sense告訴我們應該做,就去做。」蘇怡寧強調,提供好的環境,人才自然主動進來,禾馨的婦產科醫生多是業界的明星醫師。「對於五大皆空的問題絕對不是說,台灣人才不夠,就去找菲律賓、找波波(波蘭)就能解決。我們想扭轉一些事情,用實踐的方法告訴大家,並且會持續一直做下去。」

當問及每一次接生新生兒的心情時,蘇怡寧大笑說,「我很喜歡這份工作,每一次看到新生命到來,將他們抱到媽媽面前,再看媽媽愉悅、感動的神情,是會上癮的,有點像是吃嗎啡一樣。」除了剖腹產之外,現在鮮少幫孕婦開刀,蘇怡寧自認依舊很喜歡接生剖腹產的感覺,深感那是做一輩子的事,與人互動很美妙。

而他以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(Steve Jobs)的「Think Different.」為人生座右銘,永遠用不同角度看世界,即便醫療也一樣。「之前的痛苦讓我們一度想要放棄所愛,如今能夠創造出禾馨這樣的環境,使我們持續保有熱情,同時把一些人招回來了,有時想想,還真是了不起。」

發表留言

在 WordPress.com 建立網站或網誌

向上 ↑